创业江苏这十年·榜样|裴瑞琳:把先进的技术引回中国的“80后”海归博士

发布时间:2022-10-21

       “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经走过十年历程。十年来,大赛涌现出众多“勇立时代潮头、敢于实践探索”的创新创业榜样。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和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联合推出的“创业江苏这十年·榜样”栏目,希望通过榜样的故事,激励一批又一批创业者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成就辉煌。

人物简介

       裴瑞琳,苏州英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英磁新能源”)董事长、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兼职教授、沈阳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裴瑞琳及其团队曾获得或入选苏州工业园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苏州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等。

       企业获得第六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初创企业组二等奖、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全国总决赛初创企业组一等奖。

创业感言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我一直践行着的至理名言。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带领英磁新能源抓住机会、顺势而为,把事业做好,展现个人和团队的价值。

关键词

       新材料电机;超导材料;“80后”海归博士


       在裴瑞琳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上面插着许许多多的小旗子。“这些不仅代表了我的足迹,更是代表了英磁新能源的业务范围。”裴瑞琳说。近年来,随着英磁新能源的不断发展壮大,技术日臻成熟,他们的产品快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目前,英磁新能源已经申请了各类专利33项,针对不同的车型和门类已研发并产业化第一代驱动电机8种,涵盖新能源车轮毂电机、双百、高转速乘用车、电动大巴等的驱动电机。”裴瑞琳如数家珍。

       现在,裴瑞琳团队已实现3代产品的研发与布局。其第1代产品已经和中国中车、德国舍弗勒、首钢股份、九州汽车等国内外大型企业签署协议并开始供货。英磁新能源的第2代和第3代产品,在驱动电机不增加成本、不改变体积的条件下,最终性能较第1代产品综合性能提升7%。

“我要把先进的技术引回中国”

       把时间轴拉回至2003年。裴瑞琳清晰地记得那个夏天很热,那时的他刚刚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毕业,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凭借着响当当的本科学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裴瑞琳顺利入职上海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被聘为电气工程师。

       “在公司工作三年,我天天和电机打交道,我逐渐发现国内市面上的电机多使用传统的铜、硅钢等材料,这些电机不仅效率低、体积大,而且耗能源。这时候听说英国已于多年前开始进行新材料电机的研发,我特别想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更想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引入国内。”2006年对于裴瑞琳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他获得了国家公派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的机会。“去英国的前一天我就下定决心,学成后一定要回国效力,尽快把国外所学的知识用到国内。”那时候的他,壮志满满。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英国,裴瑞琳遇到了自己的伯乐——蒂姆•库姆斯教授。“我去留学的时候,我的导师蒂姆•库姆斯教授在超导材料领域已有20多年的研发经验,他不仅与劳斯莱斯、宝马等汽车公司合作,更参与了9项英国工程与自然研究理事会的政府大型科研项目。”裴瑞琳说,“2009年,导师更是带领团队做出了全世界第一台第二代新材料电机,这种电机,不论是在性能上还是能源节约上,都胜出传统电机。这也让我看到了新材料在电机方面的强大应用。”

       在剑桥大学留学期间,裴瑞琳运用最新第二代钇钡铜氧(YBCO)超导带材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台定转子全超导电机,相比传统同功率电机,其体积和重量缩小三分之一,功率密度提高15%。“除此之外,我还完成了阿尔斯通10兆瓦大型超导风力电机材料设计与测试,于2009年在世界上首次做出YBCO在波纹交流磁场下的电磁特性。2010年,我把科研成果商业化,在英国创办了超级涡轮科技(SuperTurbine Technologies)公司。”裴瑞琳说,留学期间,他的项目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推荐下,在英国议会大厦展出,同年经过层层遴选,被天使基金选为剑桥大学贾奇(Judge)商学院特殊孵化项目。“我真的很感谢的我的导师,正是在他的指导与帮助下,我在新材料电机领域才有这样的快速进步和发展。”

       据介绍,所谓“超导”,是指某些材料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现象。尽管人们发现并研究超导现象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迄今为止仍没有完全解开超导新材料的密码。“当我的导师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第二代新材料电机时,整个中国研发超导新材料的人可以说还是寥寥无几。”裴瑞琳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但更重要的是,我想利用自己在剑桥4年的所学所得,将这项新技术引回中国,尽自己的努力去填补空白。”

       2010年,裴瑞琳怀揣着先进的知识技术、娴熟的专业技能和一腔回报祖国的热血激情,踏上了归国之旅。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这位“海归”博士会用一己之力,把国内新材料电机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裴瑞琳和他的团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一直践行着”

       回国后的第四年,裴瑞琳毅然选择了从宝钢离职,自主创业。在许多亲朋好友的不理解下,他和妻子创办了英磁新能源。“我妻子很支持我,她知道我想在新材料电机这个领域做出点成绩来。”裴瑞琳回忆道,刚刚来到苏州的时候,用“一穷二白”来形容最为贴切。那时候,没有资金、没有团队,只有头脑中的技术和满怀的抱负。“推动新材料电机的研发,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是我当时远赴大洋彼岸求学的初心。”

       从2014到2016年,两年的时间裴瑞琳“招兵买马”,不断壮大自己的团队,同时亲力亲为带领着这支平均年龄仅为31岁的年轻精英团队潜心研发、推广推介。2017年,裴瑞琳团队获得了一笔市值200亿元的一家上市公司的A轮投资,英磁新能源的发展步入了新台阶。


英磁新能源一隅

       英磁新能源着眼于先进新型磁材料,设计和产业化世界上先进的新能源车及轨道交通用驱动电机。以材料为突破口,提升电机的性能,进而为用户带来最直观感受。一样的成本,一样的体积,一样的重量,性能提高10%至15%。其独特的技术路线,为车厂、轨道交通铁路系统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产品性能,并快速被市场认可。

       “我们探索将电机行业和材料行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跨领域的思维和交叉学科集中创新来开发出新产品。”裴瑞琳介绍说,“我们英磁新能源的三代产品中,第一代产品是使用永磁材料的永磁磁阻电机,第二代产品使用了异种材料,第三代产品则是将超导材料应用在电机里面,每一代产品都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性能的提升。”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英磁新能源生产基地目前已建成两条国际先进的全自动驱动电机生产线,每年能生产电机15000套,除此之外,英磁新能源还拥有全套的电机加工中心和电机研究中心。专业配套的基础设备,既能实现研发上的快速技术迭代,又能让产品迅速实现产业化落地。


英磁新能源公司厂房

       裴瑞琳在国内的事业风生水起,远在英国的导师也有所耳闻。师徒二人惺惺相惜,蒂姆•库姆斯教授对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也是倾囊相授,甚至不远万里加入英磁新能源,与裴瑞琳一起研发新一代驱动电机产品。在导师的引荐下,裴瑞琳团队正在与英国剑桥大学洽谈合作,研发第三代新材料电机产品,并希望能够在该校建立研发团队。“实现两边联动,让最新的技术能够第一时间进入中国。”裴瑞琳说。

       在2018年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赛全国总决赛上,裴瑞琳走上了总冠军的领奖台,在他的身后是一个充满干劲、朝气蓬勃的精英团队。在裴瑞琳看来,这个成绩是对英磁新能源的肯定,更多的是对他们未来的鼓励和鞭策。通过比赛,裴瑞琳团队获得了把产品和服务从构想变为现实的全局把握,同时也结识到了同行业新能源电机领域的优秀企业,找到了质量高、最具缘分的投资方。通过大赛,苏州一家创投关注到家门口的这家优秀企业,并给予了投资。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车专场赛中,英磁新能源获得了中车基金的投资,产品也进一步应用于中车、吉利、杰瑞石油、五菱等大型企业,2022年他们还将与中车永济成立合资公司。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我一直践行着的至理名言。”这些年来,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可他那颗不断追求创新、立志报国的初心却从未动摇。面对未来,裴瑞琳信心满满。